带辽字有涵养的名字女孩
带辽字有涵养的名字女孩
[1] 朵辽、辽贻、辽家、辽婉、辽道、萐辽
[2] 苋辽、辽旎、可辽、辽勤、辽菊、辽晗
[3] 辽菇、辽鸯、葭辽、琬辽、勤辽、辽欣
[4] 晶辽、茜辽、辽尼、秀辽、辽妍、辽伶
[5] 辽洁、辽嫒、辽惠、辽慈、辽芝、辽晨
[6] 辽榕、蓓辽、宛辽、辽媄、荃辽、辽姗
[7] 亚辽、辽媛、笙辽、鹊辽、辽馥、茗辽
[8] 辽本、辽纨、辽朵、辽素、辽爽、珽辽
[9] 咏辽、辽宜、辽夕、辽雪、辽纤、婵辽
[10] 蝶辽、辽苑、辽韵、嫦辽、辽静、辽筱
带辽字有涵养的名字女孩
[1] 辽钰、辽蔻、辽瑓、绯辽、珠辽、辽茜
[2] 娅辽、媄辽、旈辽、辽伶、辽竹、辽予
[3] 辽琈、珍辽、辽格、娐辽、辽芭、辽仪
[4] 辽萝、辽嫦、漾辽、枫辽、蕾辽、辽菱
[5] 道辽、辽倩、苡辽、敏辽、莘辽、莲辽
[6] 辽永、文辽、辽啡、春辽、辽璇、辽媞
[7] 妲辽、辽子、辽婷、菇辽、鹂辽、辽莲
[8] 茉辽、辽珖、辽豌、欢辽、淑辽、辽姮
[9] 艺辽、睫辽、箴辽、辽静、曼辽、辽晶
[10] 幸辽、琳辽、思辽、瑀辽、予辽、雯辽
辽字基本释义
1.辽宁的简称。
2.朝代名(907—1125)。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在中国北方建立。建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附近),国号契丹。公元947年改国号辽,改皇都为上京。为金所灭。
3.远:~阔。
带辽字有涵养的名字女孩成语
辽东白豕辽东豕鼻孔辽天
带辽字有涵养的名字女孩古诗
1、海上清光发,边营照转凄。深闺此宵梦,带月过辽西。----《关山月》
2、陇树塞风吹,辽城角几枝。霜凝无暂歇,君貌莫应衰。万里平沙际,一行边雁移。那堪朔烟起,家信正相离。----《寄塞北张符》
3、千千铁骑拥尘红,去去平吞万里空。宛转龙蟠金剑雪,连钱豹躩绣旗风。行收部落归天阙,旋进封疆入帝聪。只有河源与辽海,如今全属指麾中。----《赠边将》
4、从今一去不须低,见说辽东好去栖。努力莫辞仙路远,白云飞处免群鸡。----《放鹤》
5、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驿楼见万里,延首望辽碣。远海入大荒,平芜际穷发。旧国在梦想,故人胡且越。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海西望京口,两地各天末。索居动经秋,再笑知曷月。日南望中尽,唯见飞鸟灭。音尘未易得,何由慰饥渴。----《海上寄萧立》
6、欲上隋堤举步迟,隔云烽燧叫非时。才闻破虏将休马,又道征辽再出师。朝见西来为过客,暮看东去作浮尸。绿杨千里无飞鸟,日落空投旧店基。----《汴堤行》
7、虔祷游灵境,元妃夙志同。玉香焚静夜,银烛炫辽空。泉漱云根月,钟敲桧杪风。印金标圣迹,飞石显神功。满望天涯极,平临日脚红。猿来斋石上,僧集讲筵中。顿作超三界,浑疑证六通。愿成修偃化,社稷保延洪。----《三学山夜看圣灯》
8、淮海生云暮惨澹,广陵城头鼙鼓暗,寒声坎坎风动边。忽似孤城万里绝,四望无人烟。又如虏骑截辽水,胡马不食仰朔天。座中亦有燕赵士,闻鼙不语客心死。何况鳏孤火绝无晨炊,独妇夜泣官有期。----《鼙鼓行》
9、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瑟,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馀。----《题许宣平庵壁(见《诗话类编》)》
10、家住锦水上,身征辽海边。十书九不到,一到忽经年。----《寄远》
11、石沈辽海阔,剑别楚山长。会合知无日,离心满夕阳。----《绝句》
12、华亭来复去芝田,丹顶霜毛性可怜。纵与乘轩终误主,不如还放却辽天。----《辞主人绝句四首。放鹤》
13、汉月生辽海,曈曨出半晖。合昏玄兔郡,中夜白登围。晕落关山迥,光含霜霰微。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横吹曲辞。关山月》
14、辽阳望河县,白首无由见。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长相思》
15、请君留楚调,听我吟燕歌。家在辽水头,边风意气多。出身为汉将,正值戎未和。雪中凌天山,冰上渡交河。大小百馀战,封侯竟蹉跎。归来灞陵下,故旧无相过。雄剑委尘匣,空门垂雀罗。玉簪还赵女,宝瑟付齐娥。昔日不为乐,时哉今奈何。----《燕歌行》
16、莫怪朝来泪满衣,坠毛犹傍水花飞。辽东旧事今千古,却向人间葬令威。----《悼鹤》
17、风壤瞻唐本,山祠阅晋馀。水亭开帟幕,岩榭引簪裾。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春日晋祠同声会集得疏字韵》
18、姓丁黄鹤辽东去,客倩仙翁海上人。闻道姓名多改变,只今偕是圣朝臣。----《寄卢给事汀吴员外丹》
19、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
20、请君留楚调,听我吟燕歌。家在辽水头,边风意气多。出自为汉将,正值戎未和。雪中凌天山,冰上渡交河。大小百馀战,封侯竟蹉跎。归来霸陵下,故旧无相过。雄剑委尘匣,空门唯雀罗。玉簪还赵女,宝瑟付齐娥。昔日不为乐,时哉今奈何。----《相和歌辞。燕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