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嘱字有涵养的名字女孩
带嘱字有涵养的名字女孩
[1] 嘱绣、嘱亚、潞嘱、依嘱、嘱苇、嘱夏
[2] 莞嘱、永嘱、芬嘱、嘱媄、窕嘱、嘱毓
[3] 芹嘱、莼嘱、婈嘱、嘱苋、思嘱、嘱诗
[4] 嘱腴、葭嘱、嘱纨、嘱咏、裙嘱、嘱穗
[5] 文嘱、嘱彩、瑀嘱、嘱鎏、嘱允、季嘱
[6] 立嘱、嘱绗、嘱玲、嘱悰、羡嘱、俪嘱
[7] 羚嘱、瑃嘱、嘱瑳、嘱瑅、鹂嘱、嘱珖
[8] 嘱暶、丹嘱、夕嘱、恬嘱、嘱慧、嘱子
[9] 盈嘱、嘱婉、嘱荺、嘱旭、姹嘱、嘱华
[10] 嘱婠、嘱嫦、沈嘱、春嘱、嘱姬、嘱青
带嘱字有涵养的名字女孩
[1] 莲嘱、新嘱、瑖嘱、沁嘱、嘱丹、嘱悰
[2] 蓉嘱、嘱晴、芩嘱、璆嘱、惋嘱、嘱绣
[3] 嘱羡、嘱晨、嘱姹、倏嘱、珂嘱、瑃嘱
[4] 嘱姝、嘱馝、贝嘱、羚嘱、嘱道、嘱翠
[5] 嘱旭、琼嘱、茹嘱、滢嘱、懿嘱、嘱玫
[6] 嘱本、嘱娴、绫嘱、嘱伊、嘱怿、嘱菲
[7] 嘱娇、瑗嘱、嘱苇、嘱珂、嘱珂、嘱园
[8] 琳嘱、妙嘱、菇嘱、影嘱、嘱绗、若嘱
[9] 嘱依、嘱桃、嘱熠、嘱茗、夕嘱、嘱啡
[10] 嘱元、嘱纤、嘱妩、苡嘱、嘱莜、琪嘱
嘱字基本释义
1.托(人办事):~托。依~代办。
2.嘱咐,告诉对方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叮~。遗~。
带嘱字有涵养的名字女孩成语
千叮万嘱买上嘱下
带嘱字有涵养的名字女孩古诗
1、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劝人一种种桃李,种亦直须遍天地。一生不爱嘱人事,嘱即直须为生死。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因知世事皆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伤时》
2、吴门向西流水长,水长柳暗烟茫茫。行人送客各惆怅,话离叙别倾清觞。吟丝竹,鸣笙簧,酒酣性逸歌猖狂。行人告我挂帆去,此去何时返故乡。殷勤振衣两相嘱,世事近来还浅促。愿君看取吴门山,带雪经春依旧绿。行人行处求知亲,送君去去徒酸辛。----《送远曲》
3、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西上辞母坟》
4、渡口发梅花,山中动泉脉。芜城春草生,君作扬州客。半逻莺满树,新年人独远。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雁还空渚在,人去落潮翻。临水独挥手,残阳归掩门。狎鸟携稚子,钓鱼终老身。殷勤嘱归客,莫话桃源人。----《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扬州四首》
5、坐卧与行住,入禅还出吟。也应长日月,消得个身心。默论相如少,黄梅付嘱深。门前古松径,时起步清阴。----《静坐》
6、偶持麟笔侍金闺,梦想三年在故溪。祖竹定欺檐雪折,稚杉应拂栋云齐。谩劳筋力趋丹凤,可有文词咏碧鸡。此别更无闲事嘱,北山高处谢猿啼。----《送弟东归》
7、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伊州歌》
8、神皋福地三秦邑,玉台金阙九仙家。寒光犹恋甘泉树,淑景偏临建始花。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立春日游苑迎春》
9、流落夜凄凄,春寒锦浦西。不甘花逐水,可惜雪成泥。病眼嫌灯近,离肠赖酒迷。凭君嘱鹎鵊,莫向五更啼。----《锦浦》
10、布帛精粗任土宜,疲人识信每先期。明朝别后无他嘱,虽是蒲鞭也莫施。----《道州将赴衡州酬别江华毛令》
11、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踪龙虎腾。中国书流尚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偶因独见空惊目,恨不同时便伏膺。唯恐尘埃转磨灭,再三珍重嘱山僧。----《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
12、虫响乱啾啾,更人正数筹。魂归洞庭夜,霜卧洛阳秋。微月有时隐,长河到晓流。起来还嘱雁,乡信在吴洲。----《郡中客舍》
13、坐卧与行住,入禅还出吟。也应长日月,消得个身心。默论相如少,黄梅付嘱深。门前古松径,时起步清阴。----《静坐》
14、布帛精粗任土宜,疲人识信每先期。明朝别后无他嘱,虽是蒲鞭也莫施。----《道州将赴衡州酬别江华毛令》
15、叠影重纹映画堂,玉钩银烛共荧煌。会应得见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翡翠佳名世共稀,玉堂高下巧相宜。殷勤为嘱纤纤手,卷上银钩莫放垂。----《帘二首》
16、天骥头似鸟,倏忽四天下。南金色如椹,入火不见火。吾交二名士,遽立于帝左。凤姿既出世,天意嘱在我。奇哉子渊颂,无可无不可。----《闻知己入翰林》
17、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西上辞母坟》
18、一别难与期,存亡易寒燠。下马入君门,声悲不成哭。自能富才艺,当冀深荣禄。皇天负我贤,遗恨至两目。平生叹无子,家家亲相嘱。----《哭卢贞国》
19、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潼关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