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与什么字搭配起名好
荆与什么字搭配起名好
[1] 荆煊、劲荆、荆铁、兴荆、蓝荆、荆湛
[2] 加荆、荆基、立荆、奕荆、荆向、荆冬
[3] 育荆、荆泽、东荆、珒荆、林荆、荆峰
[4] 荆逸、荆荣、荆晔、物荆、荺荆、合荆
[5] 时荆、荆浦、荆利、旭荆、荆笃、荆清
[6] 隆荆、挚荆、涛荆、赫荆、荆任、晓荆
[7] 荆语、序荆、荆铭、荆奞、荆序、岸荆
[8] 柏荆、荆圣、荆德、荆绍、荆伯、荆堂
[9] 昉荆、月荆、荆祺、荆玺、孚荆、荆炎
[10] 耕荆、任荆、荆知、荆玤、荆章、荆著
荆与什么字搭配起名好
[1] 荆芜、汯荆、紫荆、旃荆、荆绮、荆馨
[2] 荆娉、荆悰、荆芦、霭荆、碧荆、梅荆
[3] 荆荔、苡荆、宜荆、暶荆、青荆、荆嫣
[4] 婠荆、荆嫭、荆琵、苇荆、湄荆、荆书
[5] 芦荆、荆婕、沫荆、荆佳、荆恩、玫荆
[6] 荆旭、妙荆、荾荆、荆漩、荆馥、妆荆
[7] 雪荆、荆亦、苑荆、英荆、荆湘、钰荆
[8] 妩荆、璆荆、嘉荆、彩荆、香荆、方荆
[9] 瑷荆、荆煜、荆旃、荆萐、荆涟、曼荆
[10] 荆亚、昭荆、潼荆、荆仪、荆莉、文荆
荆与什么字搭配起名好词语
紫荆山钗荆荆宝荆莽荆州市荆楛荆公存荆黄荆杖老荆荆株荆卿荆蓁伪荆卿荆楚荆薪亡荆棘荆荆州乐负荆榛荆问荆桃弓荆矢荆牛黄荆
荆字基本释义
1.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
2.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请罪。
3.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荆与什么字搭配起名好成语
负荆请罪棘地荆天披荆斩棘荆棘铜驼蜗舍荆扉满目荆榛班荆道故荆人涉澭荆山之玉举动荆棘钗荆裙布铜驼荆棘荆天棘地荆棘丛生荆棘塞途班荆道旧隋珠荆璧荆棘载途裙布荆钗布裙荆钗
荆与什么字搭配起名好古诗
1、八月更漏长,愁人起常早。闭门寂无事,满院生秋草。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长安秋夕(一作中秋感怀)》
2、寂寂闭层城,悠悠此夜情。早凉过鬓发,秋思入柴荆。严子多高趣,卢公有盛名。还如杜陵下,暂拂蒋元卿。----《秋夜喜卢司直严少府访宿》
3、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4、山,耸峻,回环。沧海上,白云间。商老深寻,谢公远攀。古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树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余麋鹿闲。----《赋山 / 一七令·山》
5、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黄犊依然花竹外,清风万古凛荆台。----《荆台道院》
6、巴山惨别魂,巴水彻荆门。此地若重到,居人谁复存。落帆红叶渡,驻马白云村。却羡南飞雁,年年到故园。----《巴南旅泊》
7、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浮云卷霭,明月流光。荆南兮赵北,碣石兮潇湘。澄清规于万里,照离思于千行。横桂枝于西第,绕菱花于北堂。高楼思妇,飞盖君王。文姬绝域,侍子他乡。见胡鞍之似练,知汉剑之如霜。试登高而骋目,莫不变而回肠。----《明月引》
8、神仙久留滞,清切伫飞翻。忽佐南方牧,何时西掖垣。高车自兰省,便道出荆门。不见河梁别,空销郢路魂。----《送苏郎中绾出佐荆州》
9、疏傅独知止,曾参善爱亲。江山侍行迈,长幼出嚣尘。握手想千古,此心能几人。风光满长陌,草色傍征轮。日夕望荆楚,莺鸣芳杜新。渔烟月下浅,花屿水中春。点翰遥相忆,含情向白苹.----《送严士良侍奉詹事南游》
10、路出荆门远,行行日欲西。草枯蛮冢乱,山断汉江低。野店丛蒿短,烟村簇树齐。翻思故林去,在处有猿啼。----《过荆门》
11、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春女怨》
12、缀席茱萸好,浮舟菡萏衰。季秋时欲半,九日意兼悲。江水清源曲,荆门此路疑。晚来高兴尽,摇荡菊花期。----《九日曲江》
13、高唐不是这高塘,淮畔荆南各异方。若向此中求荐枕,参差笑杀楚襄王。----《题敬爱诗后》
14、西南东北暮天斜,巴字江边楚树花。珍重荆州杜书记,闲时多在广师家。----《道中寄杜书记》
15、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秋水席边多。近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章梓州水亭》
16、下马扣荆扉,相寻春半时。扪萝盘磴险,叠石渡溪危。松夹莓苔径,花藏薜荔篱。卧云情自逸,名姓厌人知。----《寻九华王山人》
17、凡吊先生者,多伤荆棘间。不知三尺墓,高却九华山。天地有何外,子孙无亦闲。当时若征起,未必得身还。----《经九华费征君墓》
18、槐花落尽柳阴清,萧索凉天楚客情。海上旧山无的信,东门归路不堪行。身随幻境劳多事,迹学禅心厌有名。公子道存知不弃,欲依刘表住南荆。----《送韦参军江陵(一作戴叔伦诗)》
19、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卢溪主人》
20、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