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起什么名字好
蜃起什么名字好
[1] 保蜃、蜃奕、天蜃、玤蜃、蜃亨、帆蜃
[2] 喻蜃、蜃斌、蜃镇、信蜃、文蜃、励蜃
[3] 恩蜃、铠蜃、蜃钟、雁蜃、普蜃、高蜃
[4] 维蜃、风蜃、辅蜃、堂蜃、亦蜃、欧蜃
[5] 时蜃、冠蜃、慈蜃、厚蜃、君蜃、蜃慕
[6] 蜃清、硕蜃、蜃晨、轶蜃、蜃浡、蜃昉
[7] 蜃知、都蜃、蜃益、昉蜃、蜃尧、靖蜃
[8] 蜃绍、蜃本、蜃腾、蜃訚、蜃永、震蜃
[9] 昂蜃、蜃田、蜃遥、霁蜃、蜃有、功蜃
[10] 蜃蓝、蜃进、蜃廉、蜃晋、蜃隽、蜃相
[11] 蜃延、蜃选、全蜃、蜃子、蜃古、蜃锐
[12] 则蜃、蜃敬、清蜃、蜃歧、瞻蜃、蜃强
[13] 勤蜃、初蜃、蜃孚、蜃合、之蜃、蜃健
[14] 昭蜃、烔蜃、晓蜃、知蜃、梁蜃、蜃剑
[15] 蜃奞、蜃卓、蜃融、蜃柏、汯蜃、蜃浩
蜃起什么名字好
[1] 蜃琳、蜃诗、蜃虹、郗蜃、蜃瑓、蜃珽
[2] 鹊蜃、蜃竹、澜蜃、蜃秀、瑂蜃、蜃夕
[3] 蜃雁、蜃艺、若蜃、蜃茜、蜃蕊、蜃绗
[4] 蜃琪、蜃瑃、蜃霏、蜃俪、韵蜃、珏蜃
[5] 慧蜃、珖蜃、蜃鹊、蜃苋、琬蜃、蜃心
[6] 歈蜃、潍蜃、琦蜃、蜃浟、蜃苏、瑖蜃
[7] 芯蜃、蜃枫、尼蜃、蜃莎、永蜃、蜃纤
[8] 蜃沁、蜃芯、蜃宁、蜃穗、蜃漩、泓蜃
[9] 蜃晴、芙蜃、秀蜃、蜃攸、蜃荃、惜蜃
[10] 蜃柔、蜃蕴、悰蜃、蜃漾、蜃茹、勤蜃
[11] 莜蜃、琵蜃、旖蜃、思蜃、宜蜃、蜃腴
[12] 蜃蜜、馝蜃、涟蜃、蜃熠、俐蜃、君蜃
[13] 蜃泓、蜃卿、蜃沐、蜃啡、蜃莜、瑓蜃
[14] 蔻蜃、蜃榕、蜃玉、甜蜃、潞蜃、妆蜃
[15] 瑔蜃、妲蜃、蜃美、姮蜃、颍蜃、瞳蜃
蜃起什么名字好古诗
1、混沌本冥冥,泄为洪川流。雄哉大造化,万古横中州。我从西北来,登高望蓬丘。阴晴乍开合,天地相沉浮。长风卷繁云,日出扶桑头。水净露鲛室,烟销凝蜃楼。时来会云翔,道蹇即津游。明发促归轸,沧波非宿谋。----《楚州盐壒古墙望海》
2、楚国有田舍,炎州长梦归。怀恩似秋燕,屡绕玉堂飞。越酒岂不甘,海鱼宁无肥。山裘醉歌舞,事与初心违。晔晔文昌公,英灵世间稀。长江浩无际,龙蜃皆归依。贱子感一言,草茅发光辉。从来鸡凫质,得假凤凰威。常欲讨玄珠,青云报巍巍。龙门竟多故,双泪别旍旗。----《将归钟陵留赠南海李尚书》
3、五羊城在蜃楼边,墨绶垂腰正少年。山静不应闻屈鸟,草深从使翳贪泉。蟹奴晴上临潮槛,燕婢秋随过海船。一事与君消远宦,乳蕉花发讼庭前。----《送李明府之任海南》
4、家林沧海东,未晓日先红。作贡诸蕃别,登科几国同。远声鱼呷浪,层气蜃迎风。乡俗稀攀桂,争来问月宫。----《送友人及第归》
5、故乡南越外,万里白云峰。经论辞天去,香花入海逢。鹭涛清梵彻,蜃阁化城重。心到长安陌,交州后夜钟。----《供奉定法师归安南》
6、因钓鲈鱼住浙河,挂帆千里亦相过。茅檐夜醉平阶月,兰棹春归拍岸波。湖日似阴鼍鼓响,海云才起蜃楼多。明时又作闲居赋,谁荐东门策四科。----《赠所知》
7、绝国将无外,扶桑更有东。来朝逢圣日,归去及秋风。夜泛潮回际,晨征苍莽中。鲸波腾水府,蜃气壮仙宫。天眷何期远,王文久已同。相望杳不见,离恨托飞鸿。----《送日本使还》
8、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咏雾》
9、廓落溟涨晓,蒲门郁苍苍。登楼礼东君,旭日生扶桑。毫厘见蓬瀛,含吐金银光。草木露未曦,蜃楼气若藏。欲游蟠桃国,虑涉魑魅乡。徐市惑秦朝,何人在岩廊。惜哉千童子,葬骨于眇茫。恭闻槎客言,东池接天潢。即此聘牛女,曰祈长寿方。灵津水清浅,余亦慕修航。----《蒲门戍观海作》
10、上宰坐论道,郊居仍里仁。六符既昭晰,万象随陶钧。旭旦下玉墀,鸣驺拂车茵。轩窗退残暑,风物迎萧辰。山泽蜃雨出,林塘鱼鸟驯。岂同求羊径,共是羲皇人。石君五曹重,左户三壤均。居止烟火接,逢迎鸡黍频。大方本无隅,盛德必有邻。千年郢曲后,复此闻阳春。----《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
11、烟霞接杳冥,旅泊寄回汀。夜雨雷电歇,春江蛟蜃腥。城侵潮影白,峤截鸟行青。遍欲探泉石,南须过洞庭。----《江行至沙浦》
12、韩夷愆奉赆,凭险乱天常。乃神弘庙略,横海剪吞航。电野清玄菟,腾笳振白狼。连云飞巨舰,编石架浮梁。周游临大壑,降望极遐荒。桃门通山拚,蓬渚降霓裳。惊涛含蜃阙,骇浪掩晨光。青丘绚春组,丹谷耀华桑。长驱七萃卒,成功百战场。俄且旋戎路,饮至肃岩廊。----《奉和春日望海》
13、偶得湖中趣,都忘陇坻愁。边声风下雁,楚思浪移舟。静极亭连寺,凉多岛近楼。吟游终不厌,还似曲江头。陇首时无事,湖边日纵吟。游鱼来复去,浴鸟出还沉。蜃气藏孤屿,波光到远林。无人见垂钓,暗起洞庭心。----《题汧湖二首》
14、之官逢计吏,风土问如何。海口朝阳近,青州春气多。郊原鹏影到,楼阁蜃云和。损益关从事,期听劳者歌。----《送海州卢录事》
15、乱后嗟吾在,羁栖见汝难。草黄骐骥病,沙晚鶺鴒寒。楚设关城险,吴吞水府宽。十年朝夕泪,衣袖不曾干。闻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风尘淹别日,江汉失清秋。影盖啼猿树,魂飘结蜃楼。明年下春水,东尽白云求。----《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16、潭心烟雾破斜晖,殷殷雷声隔翠微。崖蹙盘涡翻蜃窟,滩吹白石上渔矶。陵风舴艋讴哑去,出水鸬鹚薄泊飞。秋霁更谁同此望,远钟时见一僧归。----《白石潭秋霁作》
17、远国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册,万里奉丝纶。云水连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龙节去,渺渺蜃楼新。望里行还暮,波中岁又春。昏明看日御,灵怪问舟人。城邑分华夏,衣裳拟缙绅。他时礼命毕,归路勿迷津。----《送归中丞使新罗(一本题下有册立吊祭四字)》
18、根盘蛟蜃路藤萝,四面无尘辍棹过。得似吾师始惆怅,眼前终日有风波。----《金山僧院》
19、孤城向夕原,春入景初暄。绿树低官舍,青山在县门。楼台疑结蜃,枕席更闻猿。客路何曾定,栖迟欲断魂。----《巴陵》
20、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送杨瑗尉南海》
21、湘潭春水满,岸远草青青。有客钓烟月,无人论醉醒。门前蛟蜃气,蓑上蕙兰馨。曾受蒙庄子,逍遥一卷经。----《湘江渔父》
22、乡路绕蒹葭,萦纡出海涯。人衣披蜃气,马迹印盐花。草没题诗石,潮摧坐钓槎。还归旧窗里,凝思向馀霞。----《归海上旧居》
23、烟霞接杳冥,旅泊寄回汀。夜雨雷电歇,春江蛟蜃腥。城侵潮影白,峤截鸟行青。遍欲探泉石,南须过洞庭。----《江行至沙浦》
24、云涛万里最东头,射马台深玉署秋。无限属城为裸国,几多分界是亶州。取经海底开龙藏,诵咒空中散蜃楼。不奈此时贫且病,乘桴直欲伴师游。----《重送》
25、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送杨瑗尉南海》
26、楚水萧萧多病身,强凭危槛送残春。高城自有陵兼谷,流水那知越与秦。岸下藤萝阴作怪,桥边蛟蜃夜欺人。琵琶洲远江村阔,回首征途泪满巾。----《干越亭》
27、养蒙分四渎,习坎奠三荆。徙帝留馀地,封王表旧城。岸昏涵蜃气,潮满应鸡声。洲迥连沙静,川虚积溜明。一朝从捧檄,千里倦悬旌。背流桐柏远,逗浦木兰轻。小山迷隐路,大块切劳生。唯有贞心在,独映寒潭清。----《早发淮口望盱眙》
28、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好着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29、钱塘山水有奇声,暂谪仙官领百城。女妓还闻名小小,使君谁许唤卿卿。鳌惊震海风雷起,蜃斗嘘天楼阁成。莫道骚人在三楚,文星今向斗牛明。----《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寄浙东元相公》
30、戒奢虚蜃辂,锡号纪鸿名。地叶苍梧野,途经紫聚城。重照掩寒色,晨飙断曙声。一随仙骥远,霜雪愁阴生。----《孝敬皇帝挽歌》
31、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状江南。孟夏》
32、钱塘山水有奇声,暂谪仙官领百城。女妓还闻名小小,使君谁许唤卿卿。鳌惊震海风雷起,蜃斗嘘天楼阁成。莫道骚人在三楚,文星今向斗牛明。----《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寄浙东元相公》
33、万里三韩国,行人满目愁。辞天使星远,临水涧霜秋。云佩迎仙岛,虹旌过蜃楼。定知怀魏阙,回首海西头。----《重送陆侍御使日本》
34、楼高雉堞千师垒,峰拔惊波万壑攒。山绝地维消虎踞,水浮天险尚龙盘。蜃嘘云拱飞江岛,鳌喷仙岩隔海澜。长对碧波临古渡,几经风月与悲欢。----《忆万岁楼望金山》
35、家山近石头,遂意恣东游。祖席离乌府,归帆转蜃楼。阴氛出海散,落月向潮流。别有为霖日,孤云未自由。----《送许浑侍御赴润州》
36、扁舟江濑尽,归路海山青。巨浸分圆象,危樯入众星。雨遥明电影,蜃晓识楼形。不是长游客,那知造化灵。----《夏夜汉渚归舟即事》
37、罢起郎官草,初分刺史符。海云迎过楚,江月引归吴。城底涛声震,楼端蜃气孤。千家窥驿舫,五马饮春湖。柳色供诗用,莺声送酒须。知君望乡处,枉道上姑苏。----《送卢郎中除杭州赴任》
38、登唐科第语唐音,望日初生忆故林。鲛室夜眠阴火冷,蜃楼朝泊晓霞深。风高一叶飞鱼背,潮净三山出海心。想把文章合夷乐,蟠桃花里醉人参。----《送金可纪归新罗》
39、不愧人间万户侯,子孙相继老扁舟。往来南越谙鲛室,生长东吴识蜃楼。自为钓竿能遣闷,不因萱草解销忧。羡君独得逃名趣,身外无机任白头。----《赠渔者》
40、书剑少青眼,烟波初白头。乡关背梨岭,客路转苹洲。处困道难固,乘时恩易酬。镜中非访戴,剑外欲依刘。高枕海天暝,落帆江雨秋。鼍声应远鼓,蜃气学危楼。智士役千虑,达人经百忧。唯闻陶靖节,多在醉乡游。----《送林处士自闽中道越由霅抵两川》